2021年4月7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加强党史教育,弘扬延安精神”党外人士专题研修班学员赴延安梁家河村进行了现场教学,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探寻了新时代中国宏伟实践的重要思想源头。
下午1时许,研修班学员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出发,乘车前往梁家河。山路蜿蜒,学员们在行程中观看了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节目的专访。习总书记对梁家河7年插队岁月如数家珍的第一人称视角回忆,让学员们对梁家河这个习总书记“扣好第一粒扣子”的地方更生期待。
抵达梁家河后,学员们沿着平坦的青石板路次第前行,已经很难想象五十年前梁家河下雨天遍地泥水、人进不去出不来的景象。现场学习的第一站是当年习总书记和知青们作为厨房的窑洞前。在这里,当年梁家河生产队长、团支书张清源的妻子刘金莲老人以亲历者视角口述当年习总书记的插队生活,为学员们进行了一场引人入胜的“访谈式教学”。在老人带着乡音又中气十足的讲述中,习总书记在回忆中提到的在梁家河所过“四关”中的“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有了旁观者视角的生动注解,不管是带头修坝打井解决喝水吃饭问题,还是用修建沼气池解决点灯做饭问题,一个“能受罪、能吃苦、会计划、会谋划”的青年干部形象跃然而出。
刘沁潇老师访谈村民刘金莲老人
随后,学员们陆续参观了当年作为知青旧居的三个窑洞。习总书记1969年1月从北京来到梁家河后,与其他5名知青一起,先住进了张清源、刘金莲家的窑洞中。从此,直到1975年10月习总书记离开梁家河,陆续在三个窑洞居住过。对比旁边新式的石窑洞,当年的土窑洞简陋而局促,土炕“大通铺”占据了窑洞内大部分空间。尽管如此,窑洞一角仍然摆满习总书记当年劳动之余阅读的各类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书籍。物质条件的简陋和精神世界的丰盈在这个狭小空间中的碰撞,结合后续村史馆参观中更多的影像资料,让学员们对习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梁家河的“大学问”有了更直观真切的体悟。
此次梁家河之行,对于学员们来说,时间虽短而意味悠长。梁家河的山山水水,是中国广袤山河的一部分;梁家河五十年来的沧桑变化,更是整个中国社会不断前行的缩影。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中国走向新时代的变迁,更可以读懂新时代的中国何以成为可能。研修班班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民盟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主委郭国庆的感言代表了学员们的心声:“从梁家河走出来的人民领袖,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对国家的美好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需要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努力奋斗。伟大工程需要伟大斗争,需要我们每个人努力奉献、付出。新形势呼唤新担当,需要新作为。”
(执笔人:于坤,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中国致公党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