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何所依”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让老人们安享晚年?各方都在寻求破解之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对于养老问题,政府应该做的是“兜底”,同时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
近年来,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陆续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编制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养老保障安全网。但我国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面临挑战最大的发展中国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这些年出现的公办养老院“十年等一床”的尴尬,表明仅仅靠政府的力量来提供养老服务是远远不够的。
面对人口老龄化,要在充分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作用的同时,提供养老服务必须加快引入社会力量,把“夕阳红”事业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这对于激发各类主体活力,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乃至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都大有裨益,是有效应对老龄化、解决养老难题的长久之计。
养老产业涉及家政服务、医疗康复、饮食服装、营养保健、休闲旅游、金融地产等方方面面,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环境友好、健康可持续等特点,对上下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市场前景广阔。有数据表明,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将达到3.3万亿元,这是一座值得深挖的金矿。眼下,有的企业已经在积极主动地开发研制适合老年群体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并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正如全国人大代表王清宪所言,应当在落实好“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基础上,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大胆创新多层次、多主体养老模式,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当然,政府也要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企业投资养老产业。据了解,民政部等5部门日前联合出台意见,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发展改革委今年也将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综合改革。
原文链接: [经济日报]谈养老——政府兜底 市场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