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午报]北京团代表热议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
发文时间:2023-03-09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回顾过去5年,我国高等教育在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国家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接下来,高等教育将如何继续高质量发展?记者通过视频采访了北京团来自高等教育战线的代表,他们分享了各自大学的经验和做法。
郝平代表:
培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着力创新育人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表示,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在新征程上要着力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高校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郝平代表说:“北大确立了‘德才均备、体魄健全’的培养目标,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等思政课,以及49门‘四史’课程,建设了286个思政实践课教育基地,培育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同时,北京大学着力创新育人模式,落实“强基计划”,开展数学英才班、物理卓越班、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等项目,启动计算机专业“101计划”,建设了19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将基础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近年来,北京大学加强有组织科研,强化重点领域集中攻关,增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涌现出以云端融合系统的资源反射机制及高效互操作技术、数字视频编解码、原子钟、碳基集成电路、新结构微纳电子器件、激光加速器等为代表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和颠覆性技术。
此外,以基础学科、新工科、新医科等为关键抓手,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建设昌平新校区、怀密医学中心、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等战略基地和重大科研平台,打通从基础到应用的全链条合作途径,努力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中的枢纽性节点,产出更多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的科技成果,切实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林尚立代表:
建设“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助推大学生就业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是个高频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尚立介绍了学校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林尚立代表介绍,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构建以招生就业处为主,各个院系共同参与的网络,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其中,搭建了数字平台,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数字平台了解学生的情况,让信息更直接、更全面、更通畅。同时,针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如何与用人单位沟通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提供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以及相关训练,让学生能够自信、有准备地参加面试沟通。
从长远来看,要真正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林尚立代表认为,作为高等院校,应深入落实“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使学生在大学中获得全面的发展,真正学到本领,成为有中国立场、有家国情怀、有专业能力、有综合素养的新一代学生和未来学者。
“首先要提高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学生的知识储备必须是融通多学科、多领域综合性的,使学生能够更好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国家发展的要求。例如,学生毕业从事律师工作,如果不懂金融,就做不了经济案件的律师;不懂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就不能做互联网法庭的律师。”林尚立代表举例说。据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正在构建与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型的书院体系。“书院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学科交叉和本硕博一体,是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实践的成长共同体。”林尚立代表解释说。
“其次,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包括写作能力、社会调研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素养等。第三,要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林尚立代表说,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校越来越感受到学生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包括身心健康、心灵健康、做人做事的境界,以及健康的体魄、开朗的性格,这样的学生既能成就自己,也能成就社会。”他说。
“要把现实举措和长远举措结合起来,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学校培养的人才就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真正得以在社会上立足。”林尚立代表说。
王希勤代表:
人才培养要服务于国家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希勤认为,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先要服务于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地结合起来。
王希勤代表介绍说,清华大学对内用好学科交叉融合“催化剂”,打破院系的边界。目前成立了若干书院,利用各个院系的师资来培养书院学生。越来越多院系面向国家战略需要,突破专业界限,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同时,清华大学扎实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先后成立14个校级实体科研机构,聚焦于服务国家的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解决卡脖子的核心关键技术问题。
在谈到就业时,王希勤代表表示,科技是主战场,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战能不能打赢,最关键还是人才的质量。“在人才培养当中,清华大学一直把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在学生到了工作单位,我们学校还继续关注并对他们进行培养。”他说。
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就业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王希勤代表举例说,“包括重点国企、部队、党政机关、重要科研单位、制造企业等10个重点领域。希望同学在选择岗位的时候,要把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近10年来,清华大学的就业重点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最近3年,清华大学毕业生在制造业就业的数量增长了一倍以上。在能源行业,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增加了40%,这是国家产业的需要、行业的需要。”王希勤代表说。
王希勤代表表示,除了这些重点单位以外,清华大学也鼓励学生到中西部地区、东北欠发达地区就业,特别是到基层、乡村就业,发挥学生的综合优势,帮助欠发达地区发展起来。据统计,近两年,清华大学毕业生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就业的人数增长了近六成。
(原文刊载于《劳动午报》2023年3月9日第03版)
原文链接:[劳动午报]北京团代表热议高质量发展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