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促就业稳就业 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将培育100万新型技能人才
发文时间:2020-06-10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网
为及时回应广大社会公众了解新职业、从事新职业的迫切需求,同时也为了推动国家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按照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的要求,6月8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合阿里巴巴钉钉推出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2.0版正式上线。该平台是全国首家专注于新职业数字资源培训的线上服务平台,立足培育新型技能人才,服务促就业稳就业,今年计划培训100万新职业从业者。
(图: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2.0版启动上线)
目前,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已完成首批数字化管理师、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运营师、农业经理人等13个新职业在线培训资源上线工作,相关人员都可以在平台线上学习、培训、考试,并可获得电子培训证书。第二批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等16个新职业也正在启动培训资源上线准备工作。
据了解,平台提供身份认证、在线学习、在线考核、学习记录导出、电子培训证书等功能,可基本满足学员、培训机构、企业组织等用户的需求,快速推进新职业人才培养工作。
从2019年4月至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29个新职业。
“新职业的发布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产业发展。”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刘康表示,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的正式推出,将进一步引导更多社会公众了解新职业、学习新职业和从事新职业,提升新职业从业人员整体技能水平,快速形成新职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规模化效应,满足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的新型技能人才需求,进一步促就业稳就业。
据测算,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未来5年,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缺口总量超过1600万人;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所在的云计算产业,也将面临150万的人才需求。数字化管理师的市场需求量和从业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目前从业人员已超过200万,未来将会遍布全部一级行业和全部96个二级行业。
调研发现,90%以上的企业希望通过新职业培训,提升员工成长空间,给企业注入新动力。96%以上的职场人希望学习新职业。其中,提升职业发展空间、涨薪、掌握新技能成为职场人士学习新职业的主要原因。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主任马蔷表示,人才是发展的动力和关键,人才队伍的质量、水平和规模决定、制约着产业的高度和发展。因此,积极适应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尽快解决日益凸显的人才供需矛盾,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目前,新职业普遍面临着人才需求旺盛与缺乏统一培训标准之间的矛盾,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的推出,将通过线上数字化的方式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这是我国职业技能提升基础能力建设的重大突破,是我国人力资源与就业领域、职业技能提升领域的‘新基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现在90后、00后已成为劳动力市场主体,这部分主体在成长过程中高度依赖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交流媒介,习惯于使用手机应用作为学习和沟通的手段。劳动力结构的变化意味着需要将社会化学习作为组织学习和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冠疫情加快了社会化学习的普及速度,并将对未来学习培训方式形成长远影响。数据显示,疫情期间,阿里巴巴钉钉支撑起全国几亿用户在线办公和在家上课。截至2020年3月31日,钉钉的用户数超过3亿,企业组织数超过1500万。同时,钉钉支持了全国14万所学校、300万个班级、1.3亿学生的在线上课。
“数字平台是整个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杨伟国表示,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的出现,为国民持续不断终身学习需求,以及劳动者技能的提升和转换提供了平台和载体,将对国家促就业稳就业将起到重要作用。
“平台为高校学生、想学习数字化技能以及欲从事新职业的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在线学习和考试的自我提升场。数字化时代的浪潮已来,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阿里巴巴集团合伙人、钉钉副总裁方永新表示,钉钉把支持和推进国家数字化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平台责任,致力于打造面向数字化未来的年轻人成长平台,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据悉,平台今年计划培育100万新职业从业者。同时,通过学习及测评,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学员或企业,满足当地政府规定的培训补贴条件,可申请领取职业培训补贴,具体条件请参照各地区规定明细。
用户在钉钉搜索“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或“新职业”即可,也可以通过钉钉的学习中心或职场课堂进入平台。
原文链接:
[人民网]促就业稳就业 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将培育100万新型技能人才
(杨伟国,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专注就业理论与政策、人力资本服务、数字经济与工作市场、国际劳动与雇佣制度等领域教学研究与决策咨询,发表《转型中的中国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评估国际手册》等著作、教材及论文等超百部(篇),曾获国家级、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